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鑒定了一個能夠導致雄性小鼠不育的基因突變。因為這是在哺乳動物中首次發現引起不育的顯性突變,研究者們說,他們現在能夠尋找不育人群中的類似DNA突變??的螤柎髮W脊椎動物基因組中心主任、發表在本期《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文章的作者John Schimenti說:“如果你認為不育是一種疾病,你不能像其他的疾病一樣去研究它,因為受它影響的人們不能繁殖后代?!?Schemati實驗室的Laura Bannister,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同是康奈爾教授的遺傳學家Schimenti還說:“我們還很少知道人類不育的遺傳學原因?!?這個被稱之為Dmc1的基因,是編碼減數分裂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蛋白。減數分裂制造生殖所必需的精子和卵細胞。這些性細胞各含一套染色體,形成胚胎細胞時,來自父本和母本的染色體則組合在一起。Dmc1基因的突變,導致一個氨基酸的變化,從而會阻止減數分裂的進行,不能產生精子。這個突變體等位基因(遺傳自父本母本一對基因副本)是顯性的;雌性小鼠帶有這一突變仍然可以生育,但是會將這一缺陷傳至下一代。但是,研究者們發現,帶有這一突變的雌性小鼠,減數分裂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異常情況,可能導致染色體不平衡和生殖缺陷。研究者們還發現,Dmc1突變的雌性小鼠會伴隨卵細胞數量減少、卵細胞早熟――研究者們幽默地認為這將造成小鼠的“絕經期”提前。 為取得實驗結果,研究者們對小鼠的染色體進行隨機誘變,然后在變異小鼠中尋找不育小鼠。他們分析了不育雄性小鼠的DNA,鑒定出導致不育的等位基因。小鼠不育的遺傳學研究,大多習慣于采用“基因敲除”技術,而這項研究則首次揭示了導致哺乳動物明確不育的一個顯性突變。研究者們相信,這種顯性效應與人類不育的實際情況非常接近。 “人們測定了包括Dmc1基因在內的人基因序列,試圖將序列的改變和不育聯系起來,” Schimenti說,“有少數的報道稱,Dmc1或其它減數分裂相關基因的序列改變可能引起顯性的不育缺陷,但直到現在才有了確切的證據?!毖芯空邆円呀浿贫擞媱?,要鑒定出小鼠所有的不育基因,并將這些信息應用于人類不育的研究。/**/